自文化体制改革以来,黄南州按照“一区四园多点”发展布局,以建设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千家万户”工程,加快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唐卡、石雕、堆绣、藏戏等为主的热贡文化产业集群。
一、认真谋划思路,确保有的放矢。始终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作为推动黄南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文化改革发展引导工作,制定《关于黄南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黄南州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规划》《黄南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以深化文化改革为动力,以政策法规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 文化和旅游融合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使文化旅游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州文化旅游经营主体572家,文化旅游从业人数4.17万余人,2019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1.4亿元,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1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5亿元,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增收。
二、加快园区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黄南州文化艺术中心”“千家万户”工程,着力打造以坎布拉景区为核心的后弘文化产业园区,以隆务河流域为中心的热贡文化艺术产业园区,以蒙元文化为核心的草原生态文化产业园区,以麦秀风光和藏民俗文化、和日石刻技艺为核心的藏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持续推进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2个、农牧家书屋26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5个。扎实推进健身中心、热贡艺术博物馆、热贡文化广场、群众文化体育场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人才培育,带动产业兴盛。依托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传习所、成立文化协会。通过文化“三区”人才计划、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项目专项培训及名师带徒、导游等涉旅行业人员培训,以及联合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开设热贡文化专业课程等途径,广泛培育和挖掘各行、各业、各类文化人才,不断壮大全州文旅人才队伍,形成多渠道特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体系,为传承和发展热贡文化做好人才储备。2019年培训各类艺术人才2000余名,以“文化产业+扶贫”“非遗传承+扶贫”模式开启了当地群众及文化从业人员致富路,有力带动了贫困人口积极从事文化产业,拓宽了贫困劳力就业渠道,为文化产业兴盛打好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