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

来源:黄南州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03-09     作者:王玉兰

“学习雷锋好榜样”早已成为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屈指算来,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有余。然而,雷锋留给我们的时代精神辈辈相传,从未走远。五十八年来,雷锋精神始终是一面永不退色的旗帜。五十八年的历史变迁,五十八年的沧海桑田,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如同雷锋一样的人,他们为社会持续不断孕育出雷锋精神的种子。学雷锋活动更是伴着雷锋甜美的微笑和故事,暖暖地荡漾在祖国的城市乡村,大街小巷,使社会主义的和谐文明之花绽放的格外艳丽。雷锋那种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早已化作无数善行善为之人的精神血脉而永传常新,并始终如一地感动和激励着我们。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自此,每年的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自此,雷锋这个名字便永驻在中华民族生机勃发的阳春三月了。

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百业兴旺的年代里,我们更是有必要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有必要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平凡的郭明义把雷锋那种锲而不舍,热心为老百姓做力所能及的琐事小事融入到了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延续了雷锋精神与社会大众水乳交融的形象,也成了人们公认的活雷锋精神象征,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学习雷锋精神的大潮中来。

不必说远,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比比皆是,河南蒙古族自治县63岁的牧民党员索南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把他对党的感恩、对弱者的同情体现的淋漓尽致。玉树地震、汶川地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索南甘愿奉献的身影;尖措,一位把年轻的生命献给草原的基层党的领导干部,时刻情系群众,用二十余年的坚守和担当诠释了一心为公的为民情怀;阿什加,一位牧区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用三十余年的实际行动,敢做孺子牛,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一曲不平凡的“南旗精神”之歌;勤靠,一位“80”后的普通藏族妇女,收养9名孤儿,用博大无私的母爱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成长的晴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面前,来自基层的退休老干部索南才让自愿为疫情防控缴纳特殊党费11万元。

无需再举更多的实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一支支医疗救援队、一批批抗疫志愿者和无数基层党员和群众,用自己的满腔爱心和实际行动主动请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凝聚起了澎湃的抗疫力量,不断续写着雷锋精神的新篇章。于是,千千万万雷锋的传人应运而生。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他们甘愿担当疫情一线的螺丝钉忠于职守、担当有为,纵使不分昼夜,纵使脸上布满勒痕,纵使因不幸感染新冠肺炎而生命危在旦夕,但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坚守岗位,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爱岗敬业的时代之歌。

当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毋庸置疑。其中无不体现出雷锋精神的博大力量。换而言之,雷锋精神就是时代和民族的骄傲,新时期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入手,将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行动。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是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始终是干一行热爱一行、干一行精通一行。他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钻进去、吃透它,以此来不断地提升自己、通过学习丰富自己。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更需要一种质朴、平凡、高尚、纯洁的灵魂。细细品味雷锋精神,实质是对人性的回归,对己之同类的仁爱。

学习雷锋精神,做有利于群众的好事、实事,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这样雷锋精神才能长久不衰的传承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雷锋不应该仅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事,而应该是长久存在于我们身边。时代在变迁,生活在变化,但雷锋精神一直显现着春天般的价值。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告别“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不良习气,真正把雷锋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雷锋精神净化心灵、砥砺品质的精神瑰宝,始终焕发着崭新的人性光辉与至美大善。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和民族的脊梁。

善行无辙迹,人心有品评。精心养育向善的种子,做一个在岗位上能担当的人,做一个在生活中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在新时代不断进取的人,做一个始终把温暖播撒给社会的人。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