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河南县精准发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组合拳”

来源:黄南州配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发布时间:2019-07-24    

黄南新闻网讯 河南县地处三江源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地理极其重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不断深化总书记提出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重要论述的认识,奋力推进省委“一优两高”,加快“三区建设”,主动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扛起生态环保治理政治责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先后制定并严格执行《河南县环境卫生整治“八大行动”实施方案》《河南县创建全域内无垃圾示范县实施意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文件精神和规章制度, 结合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巩固“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创建成果。对全县49条河湖建立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制定“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档”,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深化院地合作,书写绿意盎然工笔画。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一方面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一方面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实施有效治理。深化院地合作工作机制,先后组织同清华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青海大学的专家学者召开6次座谈会、协调会,就河南县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广纳良策。校地联合开展“高原鼠兔管理式抑鼠”“高原鼢鼠管理式抑鼠”“青海省2017年基础研究计划——几种替代植物的抚育及其对黄帚橐吾的防控效果研究”等课题研究,在黑土滩综合治理、毒杂草治理、草原鼠虫害防治方面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在“三害两化”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全县鲜草产量提升到515公斤/亩,植被覆盖率达到87.5%,牧草平均高度提高到22厘米的历史最高值。美丽的河曲草原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情画卷。

三、加大执法力度,重现“碧水”“净土”美丽容颜。2019年上半年,针对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共下发生态环境保护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对4家采砂企业和1家施工单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对县域内的产污排污单位以每月1—2次的频率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同时,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分配专人24小时值班,受理生态环境领域群众举报案件。全面整改完成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联合组织的第三督导检查组反馈的问题,研究形成大雪朵水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并获得批复,县级水源地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乡镇级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确保乡镇水源地水质达标。

四、加大宣传力度,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美丽河南”微信平台、“抖音”“微视”、电视台等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向公众发送环保倡议书,扩大宣传覆盖面。将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环境治理、交通秩序整治、牧区草原保洁、文明行为养成等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将县城划分为11个区域,实行8小时滚动清扫,设立每两周一次的“劳动日”,县城垃圾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结合每月26日环境卫生整治日活动,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在各自的环境划分区域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并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以开展巩固治理“白色污染”专项行动为重点工作,在县城内严格查处使用塑料制品及外界流入的塑料制品。各乡镇配备环卫工人13名,主干道沿线配备流动环卫摩托车队。各村配备一定数量的清运车辆、垃圾箱、保洁工具等,集中清运分散堆积在村中及周边的混合垃圾,清理村民习惯倾倒的垃圾点共38处,将垃圾堆及时清运到就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对垃圾清理后的地方进行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河道内的“脏、乱、差”问题全面清理整治形成常态化,先后出动车辆30多辆,人员200余人,清理河道沿岸各类垃圾、疏通沟渠2000多米,县内大小河流卫生状况大为改观,白色垃圾基本消除,不断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