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要闻

每时、每天、每年——时间刻度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脉动”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02-11    

当时光转盘指向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迎来“十年纪”。在“时、天、年”的时间刻度里,三地只争朝夕,以时不我待之势绘就协同发展“同心圆”,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目标“加速奔跑”。

  一小时内的产业协同“加速度”

  一小时,可以生产多少个气动元器件?在日资企业SMC,答案是超过6万个。扎根京津冀协同发展沃土,SMC(中国)有限公司为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供核心零配件,产能跑出上扬曲线,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

  产业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泓活水。得益于三地产业链统筹布局、精准优化,这家企业将研发留在北京经开区,生产配套功能逐步延伸至天津北辰,河北沧州、唐山等地,实现生产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

  收入节节攀升,让SMC“投资中国”信心倍增。“今年,我们将在北京经开区再投资5亿元,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建设亚太创新中心,还将在天津扩建二期项目。设施落地后,明年将是企业发展‘大年’,我们充满期待!”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说。

  SMC中国的员工正紧张生产。新华社记者郭宇靖 摄。

  京津冀三地研发能力和产业梯度落差大,一度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如今,三地加大产业创新协作力度,北京“开花”、津冀“结果”的故事频繁上演。

  数据显示,十年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

  推动产业链融合“加速跑”,2023年12月,京津冀三地首次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联合招商,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52个、意向投资额超1000亿元,深入优化“链”上布局,推动产业补短“锻”长。

  北京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来”巩固“发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表示,京津冀正协同编制氢能、生物医药等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织网工程”,为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提供“导航图”。

  日复一日的“生命接力”

  一家新医院,一天可以完成多少例手术,为病人祛病除患?在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答案是约24例。作为落地城市副中心的北京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开诊5年来,医院医疗服务总量逐年递增,门急诊总量超458.9万人次,其中外埠患者比例超40%,主要来自河北北三县和通州周边地区。

  肝硬化患者刘磊是受益者之一。回顾肝移植手术过程,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感慨万千。“从重症监护室醒来时,听到医生说,‘你和姐姐都没问题’,我的眼泪一下就绷不住了。”

  接受了姐姐捐赠的187克肝脏,刘磊的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但很难想象,这一创造“活体辅助肝移植最小移植物”世界纪录的顶尖手术,发生在曾经北京的郊区、医疗实力并不强的通州区。

  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载地,通州蜕变为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肉眼可见”。

  从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来自北京中心城区的大医院直接开到了“家门口”。“远点奔协和,近点奔潞河”的“老话”渐成历史,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变化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在雄安新区,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投资建设的雄安宣武医院已经开诊,“京字号”医疗服务落地生根;在京津冀三地,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投资建设的雄安宣武医院。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摄

  日复一日的“生命接力”背后,是协同发展福祉惠及三地,携手将“公共医疗网”越铺越广、越织越密。

  逐年深化的制度创新之效

  一年,可以受理多少来自津冀的一体化报关单,为进出口货物快速放行?2023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海关的数据显示超过2万票,涉及货值超过416亿元。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空港门户。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的报关场景,机场海关通关处副处长程丽坤打开了“话匣子”。

  “10年前,因为关区不同,津冀地区的企业需要办理的进出口报关程序十分繁琐。”程丽坤说,2014年,三地实现通关一体化,企业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申报口岸并实现跨关区实货放行。一下打通了货畅其流的“最后一公里”,告别了在属地和口岸之间的奔波之苦。

  首都机场海关关员在一家快件企业的海关监管仓库查验快件。新华社记者陈钟昊 摄

  “从‘各自为政’到深度融合,通关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为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广阔天地。”程丽坤说,“十年前,进出关的货物中大宗商品、原材料等比较多,现在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密切相关的集成电路、医药材及药品、航空器零配件等货物数量正逐渐提高。”

  推行便捷的通关一体化服务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如今的京畿大地上,更多“协同政策”持续落地,有效惠及企业、群众。

  2023年12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的自然资源部门签订“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其他登记和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等5大类、16项高频业务事项纳入首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

  很快,一名申请人在北京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办理了天津蓟州区的换证登记业务,并线上领取了电子证照。这是不动产登记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取得实效的一个例证。

  同样取得协同进展的还有营商环境和民生保障。近年来,三地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34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00余项“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建立“京津冀+雄安”12345热线合作;加快实现社会保障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

  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三地资源共享、互认互通、同事同标、高效协作、协同开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记者郭宇靖、张骁、吉宁)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