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同仁市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紧扣稳面积、保供应、强繁育、拓产业、优服务五大抓手,推动农业生产稳中提质、产业融合纵深发展。
稳定种植规模,筑牢粮食生产“压舱石”。科学规划种植布局,202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1.92万亩,全面完成省州下达指标任务。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92万亩,涵盖小麦2.91万亩、青稞1.70万亩等品类;油料作物播种2.86万亩;蔬菜播种0.20万亩;其他作物播种2.94万亩,饲草、特色农业等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并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单产水平,持续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农资供应,畅通春耕备耕“生命线”。强化农资储备调运工作,统筹调配农作物良种21.3万公斤,其中麦类良种21万公斤、杂交油菜3000公斤。春播期间,共供应麦类良种19.72万公斤、杂交油菜2800公斤,良种供应及时率达到100%。建立农资供需动态监测机制,协调农资企业与农户精准对接,确保种子、化肥等重要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强化良种繁育,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以“稳粮、优经、扩蔬、增饲”为结构调整思路,创新“村集体(村“两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500亩、油菜示范展示基地800亩,构建起“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依托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拓展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深入实施“百千万”绿色种植基地建设工程,坚持种植业高效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在9个农业乡镇建成青稞、油菜、马铃薯、饲草“四个万亩”种植基地,川水、浅山地区打造“四个千亩”示范田,保安镇建设“七个百亩”试验示范田。通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优化技术服务,激活稳产增收“动力源”。农技人员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围绕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加强农机服务保障,检修保养调试各类农机具2522台(套),检查农机安全216台次。通过技术服务与农机保障双管齐下,预计全年粮、油、菜产量分别稳定在1.47万吨、0.28万吨和0.3万吨。


青公网安备 632321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