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同仁市始终紧扣“护农兴农、惠民利民”核心主旨,以纵深推进“三农”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组织强化、机制健全、顽疾整治、实事办理”各项工作,切实将民生福祉转化为群众可感知、能受益的现实成果。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整治工作布局。健全民生机制凝聚整治攻坚合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集中整治“三农”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抓手,紧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惠牧资金发放、草原林地确权等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做到农牧领域专项整治“有人抓、有人管、有闭环、有成效”。凝聚监督合力筑牢组织治理堡垒。构建“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工作架构,市级领导主动下沉一线,常态化督导调研、靠前指挥,锚定整治方向,层层传导压力,乡镇、部门知责明责、担当作为,严格按照工作安排推进落实,切实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实效。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资金监管效能。围绕乡村振兴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目标,先后制定印发《同仁市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乡村振兴资金项目闲置问题整改工作方案》《2025年同仁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同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制度》等文件,切实保障乡村振兴资金规范使用效能、补贴资金管理质量及问题整治成效,做深做实问题整治“后半篇文章”。
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实施整治攻坚行动。靶向施策提升光伏农业设施效能,统筹推进旧温室提升改造项目,累计投入180万元完成60栋旧温室改造,通过优化主体结构、更新灌溉温控设施、强化保温透光等举措改善生产条件,温室性能显著提升,实现100%满负荷投产运营,为稳定蔬菜供应、推动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压实监管责任筑牢欠薪治理防线,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及线上反馈渠道,常态化加强工资支付情况日常检查,印发《关于做好劳动者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提示函》,督促各企业强化守法履约意识,严格遵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排查发现工资拖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介入、早处置,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农牧领域未发现欠薪现象。坚持查改治并举规范三资监管秩序,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财政惠农惠民补贴发放及乡镇运转经费使用情况核查,全面起底资金使用管理现状,通过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推动各类问题逐项化解、动态清零。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出超限及违规使用资金28笔,追缴资金25.88万元,发现相关问题线索18起、乡村振兴资金管理问题33个,同步推进问题整改与系统治理,已完成整改17项,按时限持续推进16项。
坚持为民宗旨,务实办好民生惠民实事。以科技赋能驱动牧业增收增效。着力实施“3545”万头犏牛基地建设工程,组建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团队分两组赴各指定配种点,同步开展母牦牛自然发情配种及同期发情第一轮注射(放栓)工作,全力提升母牦牛配种受孕成功率以及牛犊优质率,加速打造“中国娟姗犏牛之乡”品牌,让更多牧民共享产业红利。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母牦牛授配1510头。精细核查推动粮改饲政策落地。积极争取粮改饲项目资金199万元,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分赴全市11个乡镇开展饲草种植面积及产量核定工作,严格采用实地测量、科学测算等规范方法,对燕麦、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进行全面核查与精准测定,累计核查饲用玉米、燕麦种植面积2.09万亩,为推动全市饲草产业规模化种植、助力畜牧业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繁种筑基工程破解种业发展困局。聚焦农作物种子工程项目,累计投资54万元,在保安镇浪加村建设1000亩麦类良种繁育基地、加吾乡吉仓村建设1500亩青稞良种繁育基地、曲库乎乡古德村建设800亩其他作物示范展示基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现场验收,有效解决农作物种子混杂、以粮代种、特性退化等产业发展难题,有力保障作物品质与产量稳定提升、助力农牧民持续增收。


青公网安备 632321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