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逐级压实责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校园食品安全“五陪餐”制度,推动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安全培训。组织专项培训,覆盖食品安全法规、操作规范、有害生物防治,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符合标准,保障食堂运营安全和提升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三是清扫环境卫生。组织各学校开展食堂消毒,认真清洗、消毒食堂餐具,确保无污渍、无残留,确保洁净无菌,并严格做好消毒记录。
四是排查设备隐患。全面检查食堂各类设备,维护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构建防护屏障。组织各学校排查易滋生虫鼠区域并建风险台账,修补缝隙、装防鼠网与纱网,阻断虫鼠入侵。
六是规范食材管理。清理过期变质食材,分类储存(生熟、荤素分开),控制储存温度保新鲜,确保食材安全。
七是严控食材采购。要求各学校审核供应商资质,执行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建进货台账确保食材可追溯。
八是严格规范管理。各学校专人专管食品添加剂(专柜标注),审核供应商、索证明并记录采购;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按规操作并登记,定期查库存、评估使用情况。
九是加快智慧监管。调试“互联网+明厨亮灶”设备,确保关键区域无死角、画面清晰、网络稳定且实时预警。十是强化应急准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学前组织从业人员开展食品与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