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泽库县着力打造高原生态宜居典型城乡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2-06    

近年来,泽库县紧紧围绕“一核六星、七彩藏乡”整体城镇发展定位,统筹城镇和乡村两个区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牧民素质得到提升、农牧区文化得到繁荣,推动城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优化城乡布局。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乡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探索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整合过程中城乡建设新路径。加快编制《泽库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按照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易地搬迁类等村庄分类标准,统筹村庄发展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科学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行动,加快推进2023年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规划编制,高品质打造禾角日、达格日、巴什则、角乎村4个乡村振兴试点,为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推进乡村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积极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1000套农牧民居住改善工程建设任务,投入840万元打造尕让、直干木等4个高原美丽乡村。投入1.1亿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优化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推进总投资3350万元多优公路建设,实现泽曲镇至泽雄完小公路建成通车,乡村公路标准持续提升。加快幸福山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程,实施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以安置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总投资2242万元的易地搬迁安置区污水管网建设及3800万元的和日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争取实施总投资1.4亿元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申报农村户厕改造3000座。积极谋划争取实施一批“四好农村路”、电网改造、饮水安全提质升级等工程,不断改善农牧区水、电、路、讯、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实禁塑、改厕所、改陋习、清污、清脏、清乱、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一禁二改三清四化”举措,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加快城镇建设,提升城乡品质。按照《泽库县中心城镇城市更新规划》《泽库县和日镇镇区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等,深入实施以泽曲镇为主的城镇更新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形成以泽曲镇为中心,麦秀镇、和日镇为副中心,其他各乡镇为主要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多禾茂乡、王家乡撤乡建镇步伐,实施多禾茂乡、西卜沙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麦秀镇滨河西路,阿赛路、措达路改扩建、宁秀镇西环路等11条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和日镇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步伐。实施集中电锅炉改造升级项目,加快推进宁秀镇、西卜沙乡水源及输配水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桥梁、生态停车场、给排水、地下综合管廊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推广“街长制”“所长制”,持续大力整治城镇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努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共同富裕。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编制《泽库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规划》《泽库县牧光储产业园区专项规划》《泽库县全域旅游规划》等,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清洁能源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为支撑的高原产城融合区,推动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创建,大力发展家庭联户产业,推进生态畜牧业集约化经营、农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实施76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165万千瓦牧光储一体化产业项目和100万千瓦风电储清洁能源项目,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进和日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积极争取和日特色小镇,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将和日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重要支点城镇,辐射带动西部乡村草原生态旅游发展。

强化统筹兼顾,推进全面振兴。积极谋划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逐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牧民、传统手工艺接班人、农牧业职业经理人、乡村致富带头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文脉保护传承行动,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引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强化村容村貌整治,加快推进生态振兴。巩固提升“一核三治”基层治理模式,引导各类资金、人才、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着力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推动组织振兴。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