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打好“组合拳”,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

来源:黄南州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3-08-24    

今年以来,黄南州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

聚焦动态监测帮扶,守牢防返贫底线。

始终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守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任务,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作用,对全州52385户226788农牧民开展“地毯式、无遗漏”排查,实现了全州农牧民全覆盖。坚持统筹发力,不断加强与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分析,健全完善快速发现、科学处置、动态清零监测预警机制和防返贫帮扶救治机制,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不断扩大“一码通”系统宣传覆盖面,积极引导农牧户通过“一键报贫”,及时掌握一线监测信息,确保防返贫监测工作落实落细。

聚焦后续扶持,搬迁群众收入不断拓展。

坚持多措并举,通过短期技能培训、乡村旅游、公益性岗位开发、帮扶车间等,实现全州5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3371人,劳务收入5897.77万元,达到“户均1人就业”标准。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今年投入3791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9个,进一步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和后续产业发展,持续加大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力度,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49个,物业服务中心2个,配备社区干部49人。在43个安置点打造了村史馆,配套建设幼儿园49座,文化活动场所54个,养老服务中心4个,各项保障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坚持同向发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

坚持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思路,加大力度推进跨行业部门资金统筹整合,着力实施了以农牧区住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高原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整村推进52个村建设,新增国家传统村落24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抢抓“四好农村路”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建设机遇,投资1.6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7项,农村牧区“致富路”“幸福路”“小康路”进一步铺就。加快农村牧区电网升级改造,投资3.22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公共提升项目57项,进一步保障了群众用电充足。积极推进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6个,生活垃圾填埋场28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8%。坚持“小厕所、大民生”,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将“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要求落到实处,遵循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投资1034万元,实施2680座新建户厕。

“四举措”加强干部管理,确保干部“驻”村更“助”村。

坚持选、培、管、考并重,确保干部“驻”村更“助”村。选,从严把关,认真审核,切实把懂政策、能干事的干部选派到重点村,开展新一轮驻村工作。共向全州123个重点村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69名。培,举办全省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视频培训班,实行封闭式管理学习,进一步强化了驻村干部责任意识,提升了履职尽责能力。管,制定印发《关于推行正负面清单制常态化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日常管理的通知》,持续用好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信息管理系统,驻村干部打卡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有效杜绝驻村干部“走读式”“两头跑”。考,通过“一述、两推、三审、四评议”方式,重点对驻村期满干部履职尽责、作用发挥、廉洁自律、群众评价等情况进行考核,对47名优秀驻村干部在全州给予通报表扬,对48名优秀驻村干部采取“党性修养+异地疗养”方式开展异地疗养。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持把生态保护与发展绿色经济融合起来,持续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实现了可利用天然草场牲畜有机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质量追溯全覆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构建企业、村集体、农牧户、脱贫户多方共赢、科学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巩固“四个万亩”“四个万头”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利益联结成果,扶持玉米、黑青稞、饲草料、牦牛藏羊养殖等特色种养业有序发展。将中央衔接资金60.87%用于产业发展,实施牛羊繁育、乡村旅游、饲草料加工、合作社培育等98个产业项目,辐射带动1.5万余名群众发展生产。建成高产马铃薯、糯玉米、苜蓿千百基地5个,国家级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3个,标准化牦牛、藏羊养殖基地23个,村集体经济产值超百万的达27个,建设同仁犏牛、尖扎生猪养殖基地10个,辐射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增收。

推进文旅深入融合,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文旅产业恢复增长,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六项措施,热贡文化艺术小镇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8项,新认证世界纪录5项,创新开展“坐着地铁游黄南”等宣传推介活动,接待游客35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分别增长92.1%和151.3%。黄南州被批准为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和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同仁市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着力打造以唐卡、堆绣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群,建成各类非遗传习中心128个,全州文化旅游业经营主体达590余家,从业人员4.2万人,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责任编辑:亚君]